养老金是每一位退休老年人的生活基础,因此大家都渴望有一份好的养老金,能够过好晚年生活。
昨天晚上,一位读者朋友找到我,把他的养老金核算单发给我,跟我说,他觉得自己的养老金有错误,叫我帮他看一看。
(资料图)
于是,我就花了几分钟的时候,帮他算了一下,结果呢,没有错,养老金确实每个月只有3500元左右。
我告诉这位朋友没错以后,他就立马反问我说,为什么自己工龄有35年,而他的一位朋友,工龄只有30年,比他少上了五年的班,退休金却有5000元呢,这明显有错误呀。
我听完后,起初也是一头雾水,正当我在思考为什么的时候,这位读者朋友,把他朋友的养老金核算单照片也发了过来。
我看了一下,立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。
原来呀,他的这位朋友,虽然工龄比他少了五年,但是平均缴费指数比他多了很多,他这位朋友的个人账户总额是14万元,平均缴费指数是1,而他呢,个人账户总额之后9万元,平均缴费指数只有0.85。
于是,我就立马告诉这位朋友,你虽然工龄比对方长,比对方多缴纳了五年多的养老保险,但是你的缴费档次比对方低,你的平均缴费指数比较低,因此总的养老金就比较低。
接着,我就给这位朋友详细讲起了为什么会这样。
其实,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况,是因为我们的养老金多少,主要是跟两个因素挂钩,一个是缴费年限,还有一个是缴费档次。
缴费年限长,缴费档次高,养老金就高,也就是所谓的多缴多得,长缴多得。
工龄,不是影响养老金的唯一因素。如果工龄是决定养老金高低的唯一因素,那么我们可以说,工龄越长,养老金就一定越高。
但现实情况是,有的人工龄很长,但是由于常年都是按照最低档进行缴费,因此养老金也高不到哪里去。
还有不理解的朋友,可以一起来看下养老金的计算方式。这里,我只说新办法养老金的计算方式,机关事业单位的老办法计算方式,是跟职称挂钩,跟养老保险没太大关系,这里就不说了。
新办法养老金=个人养老金+基础养老金+过渡性养老金。
个人养老金=个人养老金账户总额÷计发月数。
基础养老金=本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*(1+平均缴费指数)÷2*累计缴费年限*1%。
过渡性养老金=本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*视同缴费年限*平均缴费指数*过渡系数。
这里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,是企业退休人员用的,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话,要把其中的“平均缴费指数”换成“视同缴费指数”,其他部分都一样。
通过上面的公式,我们就可以看到,缴费年限和缴费档次,都会影响到养老金的高低。
因此,才会出现工龄长,但是养老金可能并不比别人高,那是因为你的缴费档次没有别人高。
想要养老金高,最好是同时满足两个条件,那就是缴费年限长,和缴费档次高。
好了,今天分享的内容到这里结束,你看明白了吗?
关键词: